南方日報訊 (見習記者/朱偉良 記者/張西陸)“鳳眼看廣府”活動18日在廣州啟動,首場廣府文化論壇也同步舉辦,在場十多名文化專家和社會名流圍繞“廣府文化的傳承與創新”展開討論。前廣州市市長、現廣府人聯誼總會會長黎子流表示,現時廣府文化宣記憶體傳力度不足,要做好文化的傳承,既需要繼承創新,也需要達成社會共識,形成合力。
  據介紹,“鳳眼看廣府”是一檔文化品牌欄目,以資訊、圖片、專題、訪談、沙龍、論壇、紀錄片等形式,深度挖掘廣府文化的內涵,探討在互隨身碟聯網時代,如何弘揚和傳承廣府文化。廣府人聯誼總會會長黎子流、執行會長伍亮被聘為欄目總顧問,本地文化名家饒原生、勞毅波、鄭佩璦、倪惠英等10多人為欄目顧問,提供指導意見和建議。
  黎子流是土生土長的順德人,曾在順德、江門、廣州就任地方主官,退休後又致力於粵劇推廣,廣府情結深厚。他說,廣府民系是嶺南地區漢越相融歷史最長的民系,嶺南是中國近現代思想的發源地。廣府人最早走向海洋,走向世界,海外華僑華人最多,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出發。廣府人愛國愛鄉、英雄輩出,創造了多個第一。“廣府人珠璣巷後裔海外聯誼會以傳承廣府文化為己任,走過了近20個年頭。歷年為祖居發源地珠璣巷建設捐款達1.3億元人,捐贈南雄教育款達2.5億元,為廣府經濟文化建設和慈善事業發展發好房網揮了積極的作用。”
  黎子流表示,團結世界廣府人,傳承廣府文化的核心,是讓“慎終追遠、開拓奮鬥、包容共濟、敢為人先”的廣府人精神世代薪火相傳;為全世界7000多萬廣府人搭建一個多方位、多元化和雙威剛記憶卡向性特點的平臺,推動全世界廣府人在經濟、科技、文化、教育、慈善以及創業、投資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。
  據欄目主辦方透露,活動啟動後將圍繞廣府特色元素如語言、建築、書畫、飲食等,採訪廣府文化不同領域的專家,暢談隨身碟傳承和發展廣府文化。而在線下則舉辦實地走訪活動和文化沙龍,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關註廣府文化。
  廣府沙龍:
  廣府文化如何傳承與創新?
  現場舉辦的首場廣府文化論壇上,多位廣府研究學者就當下廣府文化推廣困難、傳承後繼無人等問題進行探討,為廣府文化推廣以及創新方向提出建議。
  廣府人需有語言特征和文化認同
  廣州市市委老幹部局辦公室主任陳澤泓說,數據顯示,全世界廣府人有約六七千萬,究竟怎樣才算廣府人?首先是語言特質,從傳統而言,是指珠三角為中心向周邊輻射說廣府話(白話)的人群,其次,還得對廣府文化有認同感,有廣府人的價值觀特點,如重商性、開放性和務實性。
  廣府文化學者饒原生表示,廣府文化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,一路走來,與外來文化不斷融合,廣府人開拓進取、兼修並蓄。他補充說,廣府區位靠近海洋,區位屬性註定了更容易走出世界,成為全國開眼看世界的最早的地方。所以,廣府文化還具有外向性和包容性的特點。
  文化缺乏總結提升傳播有待加強
  相比起其他地方,源遠流長的廣府文化相對低調,以致出了廣東後廣府文化缺乏影響力,知曉者不多。有專家表示,這或多或少與廣府文化的重商主義、行事現實有關。
  粵劇名伶倪惠英表示,廣府文化確實傳播力有所不足,知名度相比江浙一帶的文化稍遜。廣府人生性務實、低調,埋頭苦幹的同時忽略對文化的挖掘。“不是因為太現實,更不是重商主義,而是對文化本身缺乏總結和提升。”
  黎子流坦言,目前,廣府文化的宣傳不足夠。媒體、專家、學者應該肩負傳播的責任,對文化本身及其特質有深刻瞭解,宣傳廣府文化註重繼承、發揚、吸收和創新。改革開放後,廣東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。“文明內有文化,文化是精神支柱,而發展又是硬道理。”黎子流不認同廣府“太務實,眼光不長遠”以致文化傳播力不足的外界說法,他認為,經濟發展是基礎,文化的傳承需要經濟來支撐,兩者才能相輔相成。“金錢不是萬能,但無錢萬萬不能。”
  傳承與創新需社會形成共識
  當下,廣府文化推廣困難,傳承後繼無人,出路何在?伍亮和黎子流均認為,廣府文化現階段需要深度挖掘,全社會動員並形成共識,如媒體、專家、組織和政府多重合力,在語言、飲食、藝術等廣府特色文化上加強合作,擴大影響力。“傳播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通過人和事弘揚廣府人的精神。”伍亮說道。
  饒原生說,廣府文化應該結合現代特征,結合網絡時代再發展,在舊有的精神上疊加現代的價值,例如粵語節目結合年輕人的趣味和時事熱話打造,凸顯粵語的趣味和內涵,更能引起市民的關註。只有這樣,廣府文化才更容易在社會獲得共識,實現真正的開拓創新。  (原標題:廣府文化傳承需社會形成共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k14dkhlv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