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網記者陳珠還2月25日報道: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隨著十多家商鋪的陸續撤離,滬上知名的老牌商圈淮海路商業街出現了“空鋪潮”。記者採訪瞭解到,此次撤離的商鋪主要是因為高額的租金無法和商業彙報相抵。有業內人士認為,形成錯位經營,從旅游、娛樂、休閑等多方面進行轉型升級或許是淮海路商圈未來的出路。
  淮海路一直是上海乃至全國知名的商業街,已經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,以優雅、小資成為不少上海人心中抹不去的情懷。然而,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大力發展,消費市場整體受到衝擊。從2008年華亭伊勢丹撤離,到2013年萬得城旗艦店退出,再到今年十多家商鋪空置和轉租,無不意味著,淮海路這個老牌商圈已經走到了變革的十字路口。
  商業回報無法和租金相抵消,是商鋪撤離的直接原因。去年5月在淮海中路開設旗艦店的亦谷女裝總經理吳宏坤告訴記者,600平米的店面年租金近800萬元,經營成本過高,最終只堅持了半年。記者採訪瞭解到,淮海路街鋪目前租金在35-65元/平方米/天,這項高昂的成本使不少租戶不堪重負。
  “其實在淮海路開設旗艦店,主要的目的是做品牌展示,但商業回報和廣告收入相加也無法彌補高額租金帶來的缺口。”說起關閉旗艦店,吳宏坤顯得有些無奈。
  “以前會經常來逛,還能買到一些東西,但現在逛得少了,最多也就去去K11和APM。”市民陳小姐告訴記者,多年前自己家就住在淮海路附近,有空就會來逛淮海路,但現在隨著不少高端奢侈品牌的入駐,淮海路也變得更加高大上,但逛的樂趣卻少了許多。
  同時,業內人士指出,缺乏整體規劃特色打造、配套交通停車餐飲缺失等,造成的客流下滑,也是橫亘在這一老牌商業街前的“路障”。吳宏坤認為,淮海路有著先天的“基因”優勢,但值得註意的是,淮海路商業體量較大,需要整體規划上的把握,從旅游、休閑和娛樂等方面進行升級和轉型,成為一條真正能適應多層消費需要,可逛可玩的商業街或許是淮海路未來的出路。
  吳宏坤分析說,形成特色對商圈來說非常重要,例如同樣具有知名度的南京路商圈和中山公園商圈,不僅都能適應低、中、高端各個層級的消費需求,還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知名度,商業回報也較高,“目前淮海路上有眾多國際一線品牌,這些品牌就像一顆顆珍珠,但怎麼把它們串起來?就需要從不同品類、等位進行綜合規劃。”
  此外,也有業內人士認為,網絡消費的崛起分解了部分實體店的消費,在淮海路上也可以考慮更多融入電子商務的應用,讓消費者逛了還會再逛。  (原標題:滬淮海路現"空鋪潮" 業內人士:"高大上"也需錯位經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k14dkhlv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